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,妇女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,如今成长为月入过万的高级护理师;边境线上的牧区妇女,通过专业培训成长为备受欢迎的“金牌月嫂”。翻开这本蜕变之书,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优阿姨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赫然在目。
放弃“铁饭碗”的破局选择
2016年进入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水利局的阿依江·哈比,本可以安稳地捧着“铁饭碗”度过职业生涯。但生育后遍寻合格月嫂的挫败经历,让她洞察到家乡家政服务的巨大市场空白。“找不到就自己培养!”这个倔强的女孩毅然辞去公职,带着对专业家政服务的执着追求,踏上了创业求学征程。
几经考察、多地学习的经历,让阿依江·哈比将科学育儿理念与家乡实际深度融合。2021年学成归来的阿依江·哈比,在哈巴河县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阿依江·哈比在第六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选拔暨2024年自治区创业创新大赛演讲现场。
她像教自家姐妹一样手把手教学,怎么给新生儿洗澡不呛水,怎么给宝妈做好产后护理,炒菜放多少盐最合适。培训不仅涵盖母婴护理、营养配餐等专业技能,更注重培养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。如同春风化雨,首批8名学员结业即实现100%就业,月收入最低5000元,这比不少上班族挣得还多。
手把手教出“金饭碗”
走进“优阿姨”的培训教室,就像进了大家庭的厨房。墙上挂着锅铲、案板,架子上摆着奶粉罐、辅食机。阿依江·哈比对着学员们语重心长的说:“咱们学的是伺候人的手艺,得把雇主家当自己家操心。”
“优阿姨”的魔力,在于构建了完整的职业发展生态。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培训方案,农村妇女侧重基础技能速成,城镇待业妇女主攻高端服务。同时设立“梦想基金”,为优秀学员提供深造资金与创业指导。目前已有2人成功创业,开办自己的托育班,月收入最高达两万余元。
优阿姨家政服务公司培训班结业妇女获得技能证书。
这种“造血式”帮扶成效显著。萨依然古丽·哈力木是"优阿姨"的优秀学员。初学母婴护理时,她常因操作不熟练手忙脚乱,模拟婴儿护理时甚至险些摔倒。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反复练习,当结束第一个客户家的工作时,客户对她赞不绝口,还主动给她介绍了下一个客户。“在‘优阿姨’的培训帮扶下,我重拾了信心,还评上了公司的‘金牌月嫂’,现在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又幸福!”萨依然古丽·哈力木感慨地说。
截至目前,“优阿姨”累计培训学员超400人,带动县里100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,其中50余名妇女月收入超6000元,彻底改写了“家政=低端劳务”的刻板印象。
“每个女性都应该有绽放的舞台,被评为‘石榴花’巾帼创业创新基地让我们备受鼓舞,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,带动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增收致富,让更多妇女姐妹‘顾着家、挣着钱、养着家’的期盼成为现实。”阿依江·哈比的初心正在开花结果。
小抹布也能擦出大天地
在阿依江·哈比的蓝图中,“优阿姨”不仅是服务机构,更是妇女获得社会价值的平台。最新引入小儿推拿、早教等前沿课程,赋能学员服务向专业化、标准化升级。现在的“优阿姨”家政服务公司,成了哈巴河县里的“金字招牌”。谁家要伺候月子、照顾小孩,头一个就找她们。
优阿姨家政服务公司开办育婴师培训班培训现场。
51岁的古丽娜孜·巴合提汗大姐最得意的是客户送她的锦旗:“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干粗活的,现在家家抢着要我去带孩子。上周结束服务准备离开时,宝妈拉着我的手说‘你比亲妈还贴心’”。说着抹了抹眼角,“活了半辈子,头回觉得这么有面子。”
令人振奋的是,三胎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增,使公司年服务家庭突破200户,“优阿姨”始终秉承“就业一个人,幸福两个家”的经营理念,赢得了广大雇主家庭的信赖与好评。
阿依江·哈比的愿望很简单:“锅碗瓢盆里也能闯出好日子。这些普通妇女,靠双手既能挣钱养家,又能帮人解忧,这就是最体面的活法。”
“优阿姨”们用专业服务赢得尊重,用勤劳双手改写命运。这支由妇女组成的“家政娘子军”,不仅擦亮了本土家政服务品牌,更在方寸家务间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精彩人生。